第四百二十三章 廷推(1)_我在现代留过学
笔趣阁 > 我在现代留过学 > 第四百二十三章 廷推(1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二十三章 廷推(1)

 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四百二十三章廷推紫宸殿上,短暂的平静过后。

  吕公著就已经阴沉着脸,低着头出列,持芴拜道:“尚书右仆射臣公著,乞奏举大臣。”

  “可!”

  吕公著现在感觉,自己喉咙里,好像塞了一只苍蝇一样。

  他自然看的出韩绛的用意。

  人家是明牌了。

  作为一个最不可能推荐吕惠卿的人,韩绛一旦真的在致仕前推荐吕惠卿。

  那么,没有人能阻止吕惠卿回朝。

  为什么?

  人家都外举不避仇了,你们这些宰执还斤斤计较,到底有没有把国家社稷,天下大事放在心上?

  官家怎么信任他们?

  失去信任的宰执,不可能再留在朝堂上。

  可吕惠卿倘若回朝……

  把他安置在那里?

  东府?西府?

  好像那里都不合适。

  放他进东府,即使只是出任门下侍郎,吕惠卿也足以搅的整个东府上下都不得安生。

  让他进西府,就更别说了。

  等着他去搞事吧!

  熙宁时,他在东府搞出了手实法,以一己之力,让韩绛、冯京、曾布等一众大臣跟着他一起出知地方。

  如今,他在河东已经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华。

  他到了西府,搞不好,会掀起将兵法后的新一轮大宋军改。

  他在河东所作所为,就有那么一点意思了。

  营田弓箭手、打草谷、主动进攻,定期清扫外围。

  他到了西府,肯定会将他的这些战法和经验推广下去。

  到时候,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恐怕就要一朝尽丧。

  沿边烽火再起,天下黎庶何辜?!

  所以,吕公著现在恶心坏了。

  “老夫必须和王介甫谈谈!”吕公著想着。

  这个世界上,若说有什么人,能让吕惠卿乖乖听话,安分守己?

  那就只能是王安石。

  想到这里,吕公著就又叹息了一声。

  因为他现在想和王安石谈话,只能通过吕希哲那个不孝子。

  而这是他一直避免做的事情。

  因为一旦这个口子开了,往后吕希哲会越发的有恃无恐。

  可现在,为了国事,他只能委曲求全。

  带着这样的心情,吕公著低着头,说道:“臣举荐,朝议大夫、龙图阁直学士、御史中丞李常;常为人清正,天下知名,曾为先帝潜邸大臣,历任地方州郡,足可堪国家宰辅之才!”

  “此外,朝奉大夫、龙图阁待制、兵部尚书吕大防,大防为人谦和,学识渊博,为政宽和,大防又为陛下经筵近臣,备位左右,可堪宰执。”

  “翰林学士、龙图阁学士、集英殿侍讲范纯仁,亦可堪大任,纯仁,故范文正公子也,陛下左右近臣,才学渊博,为政有声,实可堪宰执。”

  吕公著几乎是一口气将自己的推荐人选说完。

  真的有些难为他了。

  毕竟,不是什么人都能在强忍着恶心的情况下,还能中气十足的推荐着一个个大臣。

  只能说,没办法啊!

  ……

  吕公著之后,司马光、张璪陆续上前荐举。

  司马光推荐的人选,和吕公著差不多。

  除了将李常换成了工部尚书王存外,没什么变化。

  王存,是庆历六年的进士,也是旧党在朝中的代言人。

  熙宁变法时,强烈反对,但因为和王安石旧时关系不错,所以两人虽是政敌,但属于那种君子和而不同的政敌。

  王安石在朝时,没有为难他。

  但也没有提拔他。

  直到王安石辞相后,他才开始逐渐起势,元丰以来,历任国史编修、修起居注,右正言、翰林学士知制诰、权知开封府。

  元丰八年,进枢密直学士,为兵部尚书。

  赵煦即位后,改工部尚书,寄禄官升为朝议大夫。

  但这个人有大缺点——他严重缺乏地方州郡和路一级的履历。

  他除了早年曾在地方为官外,一直在中枢。

  虽然当过一年多的权知开封府,也做了一些事情。

  但这并不能弥补他资序上的缺点。

  所以希望渺茫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es90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yes9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