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六十九章 重禄仓法_我在现代留过学
笔趣阁 > 我在现代留过学 > 第两百六十九章 重禄仓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两百六十九章 重禄仓法

  这个时候,向太后的劝说和提议,就让她豁然开朗了——老身都这样对官家了,官家长大后即使知道什么?只要想起老身如今,也定会装作没有!

  她也确信,赵煦会这样。

  因为这个孩子聪明,也因为这个孩子真的孝顺!

  于是,太皇太后欣然应允。

  赵煦坐到向太后身边,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一般,眨着眼睛问道:“太母、母后是什么案子?”

  太皇太后微笑着道:“只是一个小案子……”

  “一个僧人,状告开封府的僧录司官吏受俅……”

  “受俅?”赵煦疑问了一声,然后就道:“太母,孙臣在集英殿里,记得范学士曾经说过,国朝胥吏过去多以受俅为生,然而父皇推恩,以《重禄仓法》养胥吏之廉,从此以后,胥吏受俅之风大削……”

  “尤其是开封府中上下吏员,如今俸禄不可谓不厚!”

  一个开封府的差吏,一个月月俸加禄钱,七八贯甚至十贯以上都是很常见的事情。

  而这个收入,超过了汴京城绝大部分普遍百姓的收入。

  足够哪怕在汴京城也能养活一家老小。

  当然,重禄的同时,也重刑。

  熙宁变法,推行重禄仓法后,王安石旋即制定了一整套针对胥吏的严苛法律。

  一边给钱,一边重刑伺候。

  寄希望从经济、制度两个方面,钳制胥吏的不法。

  从而给变法扫清道路,同时也让天下胥吏不要阻扰新法。

  重禄仓法实施后的一段时间,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成效。

  低级官员和胥吏的作风大变。

  但可惜,随着王安石罢相,进入元丰时代。

  尽管朝廷继续给胥吏和低级官员加禄钱,以换取他们不贪污。

  但,官僚们的贪污和盘剥之风,却又死灰复燃。

  而在赵煦的上上辈子,重禄仓法在元祐时代被司马光罢废,然后又被他亲政后恢复。

  在现代的时候,赵煦也专门研究过这方面。

  所以,他对此非常熟悉。

  甚至可以说是,这大半年来,赵煦一有空就会反思重禄仓法。

  已经有了些想法了。

  所以,他一边说着,一边就问两宫:“为何还会有吏员受俅?”

  “是不是开封府德教不够?”

  两宫哪里答得上这种问题?

  顿时就都有些哑然,向太后想了想,道:“此事暂无结论……”

  “不过……”向太后问道:“若果然查实是胥吏贪污,六哥以为当如何?”

  “法当如何,自当如何!”

  重禄仓法,可是王安石秉承了《唐律》和《大宋刑统》之中有关‘无禄者轻罪,有禄者重罪’的思想建立起来的。

  核心要素就是——权责统一!

  高薪养廉,必加以重刑对待受贿、贪污。

  贪污一百钱以下,都可能徒一年,每多一百钱罪加一等,一千钱以上流放一千里,每多一千钱,罪加一等,最高的刺配沙门岛!告发者赏百千、两百千、三百千等……

  两宫眼中都露出欣慰的神色。

  赵煦却继续道:“但吏有罪,官自然不能逃!”

  “儿在集英殿中,听先生们讲圣人之经义,说李觏先生之文法……也听好多古代名臣、贤臣治理的故事!”

  “儿以为,胥吏重禄,却依然犯法受俅,固然是其贪心所致,恐怕也和相关官员,平素不重视德教,未能常常教导胥吏廉洁有关!”

  两宫听着,越发欣慰。

  这很符合她们的认知和三观。

  官员最重要的是什么?

  德教!

  特别是对下面的官吏的德教。

  一个好官,若以身作则,譬如包孝肃……

  哪里会有胥吏为恶,又如何会有贪污?

  人人敬畏,人人拜服还来不及。

  于是,太皇太后问道:“那依官家之见呢?”

  赵煦微笑着道:“以孙臣之见……”

  “不教而罪,此圣人所不为也!”

  “孙臣觉得,若查清楚后,便将相关官员,各自训斥一番,命他们回去严查属下……若有再犯,便治其驭下不严之罪罚铜、加磨勘皆可……若是贪污者众再严加贬斥……”

  这是大宋的政治正确。

  文臣士大夫们,即使真的贪污了,也不过贬官、冲替、勒停而已。

  风头过了,还是可以继续回汴京守阙的。

  若是有靠山,说不定很快就能官复原职。

  当然了,此人从此就有了污点,很难再被超迁,只能老老实实的磨勘升官,更是几乎不可能成为待制大臣——除非背景通天,或者干脆是皇帝当靠山——因为,京官改朝官,朝官改待制,都是要皇帝亲自过目,并入殿拜谒的。

  尤其是待制大臣,其告身、履历、脚色,都是要皇帝亲自审查的,并由皇帝本人特旨除授差遣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es90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yes9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